他生在四川、長在邢臺,家徒四壁、一貧如洗。沉重的生活壓力使他過早地做起了生意,他靠僅有的300元錢起家,走上了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。
如今,他已是擁有14家連鎖超市、13家大型商場、6個家電賣場,集商貿、房地產、運營為一體的大老板了。
他有著數不過來的榮譽,并兼有諸多的社會職務,但他看重的還是“邢臺好人”這一殊榮,因為邢臺是他的第二故鄉。
他就是邢臺家樂園集團董事長——廖禮基。
70后廖禮基,在童年時代,沒有同齡人那種蜜罐式的生活,卻承受了與他年齡不相稱的磨難和壓力。每當回憶起過去,廖禮基總是說,苦,也是一筆“財富”。正是這筆“財富”,使他血液中始終蘊藏著一種愛,骨子里滲透著一種情,基因里潛藏著一種永不服輸的頑強,也正是這筆“財富”,逼迫他一步一個腳窩地走進商海、走入社會、走向成功。
歷經磨難 夢想成真
1970年冬天,廖禮基出生在四川德陽一個貧困的家庭里。他的家族,早先還是個富裕大戶,誰料想后來連連遭受厄運,廖禮基父輩也因此受到了牽連,整個家庭變得一貧如洗。
由于生活窘迫,家庭條件差,廖禮基小小的年紀便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。當時,因為家里窮沒錢治病,如果繼續呆在氣候潮濕的老家,他的身體實在難以承受。于是,他找到了在北方工作的叔叔,但叔叔家的日子過得也很緊巴。后來,在邢謀生的姐姐便把廖禮基接到了邢臺,姐姐一家生活雖說很拮據,但對廖禮基來說,總算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“家”。因而,廖禮基常說,邢臺是他的第二故鄉,是他做事、做成事的熱土。
剛來到邢臺時,因為姐姐家實在太窮,廖禮基交不起學費,十幾歲的他便開始擺地攤,賣糖果、鞭炮、小燈籠等來維持家用。后來,他又和姐姐開了一家小門市,做些小生意,一邊上學,一邊在放學后經營著小店鋪,他用掙來的血汗錢完成了自己從小學到中專的學業。
1989年,走出校門的廖禮基被分配到邢臺市一家企業上班,但微薄的收入,使他難以維持生計,更無法顧及生活在困難之中的姐姐一家。因而,他20歲便辭職,投身于商海。他靠僅有的300元錢起家,賣食品、搞服裝,租柜臺,一步步地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,也開始了他原始的資本積累。
機遇總是偏愛有頭腦的人。1999年,廖禮基憑借著靈活的頭腦,開放的思想,超前的觀念,良好的經營意識和捕捉到的市場信息,將邢臺羊毛衫市場80%的份額牢牢地攥在了自己手中,使他淘得了第一桶金,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可觀收入。
在上中學時就認識廖禮基,現為家樂園集團營銷中心主任的李俊剛說,廖總小時候很苦,從學校走上社會后,特別能吃苦,創業之路也非常艱苦。正是那種苦日子,磨練了他不甘平庸的性格,也正因為廖總不尋常的經歷,使他在發展企業時,格外地關注弱勢群體,義無反顧地奉獻著大愛。
艱苦創業 永不停步
在嘗試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悅后,廖禮基并沒有死守著那份財富而卸鞍停蹄,經過廣泛的市場調查后,他又瞄準了“做超市”這一新的奮斗目標。
超市,在上個世紀,人們大都還很陌生,但對廖禮基來說,這正是他進行自我挑戰、自我發展、自我超越的好時機。1999年7月,廖禮基幾經奔波和忙碌,使邢臺首家超市“家樂園新亞店”開業了。家樂園超市的誕生,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柜臺售貨方式,使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,有了近距離的比對和“隨手拿”,也有了一種進“家”的感覺。
家樂園集團行政中心主任張云告訴記者,當初,廖總之所以將公司拍板叫“家樂園”,其目的就是要讓走進超市的顧客像走進自己家一樣,“隨手拿”自己需要的商品,并像在家一樣處處感到溫馨。還有,一同創業的人也能像一家人一樣互敬互愛、共同擔當、共創輝煌。
有了好名字,有了好幫手,有了好員工,家樂園的牌子越叫越響,家樂園的蛋糕越做越大。
2001年7月,廖禮基租賃了新世紀商城,建成了我市首家高標準的服裝超市。超市采用了新的管理機制和激光掃描、條碼管理、防盜監控、統一結算的現代化運行模式,為消費者提供了明白服務、安全服務,形成了一道新的服務風景線。
同年11月,廖禮基接手了中興大廈數千萬元、閑置多年的資產,將其更名為家樂園購物廣場。這一新的動作,不僅挽回了原中興大廈的巨大損失,還接收了500多名下崗職工,使一個瀕臨倒閉的大型商場重新煥發了生機。
在擁有了一定的資本后,家樂園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宣告成立。廖禮基憑借著良好的企業信譽和雄厚的實力開始進軍房地產市場。他先在內丘縣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之后,穩扎穩打,步步為營,將房地產做得紅紅火火。
2004年,陽春三月,“大洋百貨”這個全新的品牌化大型超市展現在牛城百姓面前。令人驚嘆的是其以“品牌化經營、品牌化管理”模式,將“大洋”打造成了“邢臺第一品牌店”。
2006年7月,廖禮基投資近3億元成功拍得原拖拉機廠地塊,他站在發展城市、經營城市的高度,對此地塊進行了整體規劃,投入18億元,將“天一城”打造成為邢臺市一個新的標志性建筑,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家電、高科技、生活用品及居住與飲食為一體的多元化大型場所,為邢臺市增添了一個活力四射的“不夜城”。
從擺地攤到租柜臺,從辦超市到邢臺第一品牌店,從進軍房地產到“天一城”,廖禮基就像一個競技場上的跨欄運動員,跨越著一個又一個事業上的新高度。
情暖邢襄 大愛無疆
廖禮基常說:“一個有責任感的人,不僅要為自己創造財富,為企業創造財富,為職工創造財富,更要為社會創造財富,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企業注定沒有未來!”基于這種思想,近年來,家樂園累計為社會捐款捐物和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已達1800多萬元。他在積極探索企業發展之路的同時,尤為關注被遺忘的角落,相繼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心活動。
幾年來,他先后為南方雪災、汶川地震、舟曲災區等地捐款上百萬元。為市社會福利院、小黃河治理工程、抗洪救災、扶貧工程、希望小學等,慷慨解囊、捐款捐物。在2003年抗擊“非典”期間,家樂園的經營雖說也出現了困難,但他仍向醫療衛生部門等單位捐重資、獻愛心,其精神令人感奮。2004年,在市中興西大街改造施工之際,他親自送去了支援建設的慰問品……
家樂園一步步走來,一步步地發展壯大,但廖禮基從不亂花一分錢,就是在集團成立紀念日的慶典之際,他也倡導多搞既節儉又有意義的活動,在集團叫響了“一切都要簡、減、儉,我為社會捐、贈、獻”的口號。
集團成立6周年時,他捐助2萬多元給福利院及貧困學子。集團成立7周年時,他捐助10萬元在邢臺縣羊范鎮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學。集團成立8周年時,他為內丘獐么小學捐獻10萬元用于校園建設……他公開向社會承諾,設立了家樂園公益專項資金,每年至少拿出50萬元用于公益事業。
廖禮基非常關注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,連續多年與市委、市政府相關部門聯合舉辦“盛夏晚會”和文化進社區、進學校、進農村等活動,受到群眾廣泛歡迎。近年來,每年國慶或一些重大節日,家樂園集團都要舉辦一些公益活動,將一顆愛心奉獻給社會,奉獻給我們這座城市。
上為政府分憂,下為百姓解愁,是廖禮基始終堅持的信條。在集團招工中,他總是最先想著下崗職工,截至目前,集團已有14000多名員工,其中60%都是下崗失業人員,公司不僅沒有把這些人當作包袱。反而,把他們視為創業的寶貴財富。
誠實為本 關愛員工
廖禮基說,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,人無信不立,業無信不興。他這樣說,更是如此踐諾。
誠信聚才。得人才者興,失人才者亡,這是家樂園成功的法寶。一個人的成功,不僅僅在于他自身的智慧,而在于凝練他人的智慧為我所用。善集眾人之智慧于一身者,方能做大事、做成事,做好人、做巨人。廖禮基在商界貫以坦誠和守信著稱,他常說:“以誠待人是我經商的原則,處事的本分。”正是基于誠信美德,使得眾多出類拔萃之才紛紛因他而來、因他而聚,因他而干,因他而賣命。與廖禮基交往,如沐春風,是熟悉和了解他的人的共同感受。
“你對員工好,員工才能對你好。”這是廖禮基在商海摸爬滾打總結出的一條經驗。2009年,他得知集團一個普通售貨員的家屬突遭車禍,致使癱瘓在床,家庭陷入困境,便馬上安排專人送去上萬元的救助款。同時,還親自出面聯系協調對車禍的處理工作,使賠償金很快到了員工手里。這個員工十分感激,一再要寫封感謝信投送于媒體,但卻被廖禮基婉言謝絕。他說,員工是家樂園大家庭中的一員,我幫助的是自己家的人,沒什么可宣傳的,更不用說感謝。
去年春天,家樂園集團有位股東,因洽談項目出差在外,而恰恰在他出差時,有病的母親病情危急。廖禮基得知此事后,親自打電話讓這個股東速速回邢。而這個股東等項目簽約后才回到家里,此時母親已離他而去。悲慟之中,令這個股東驚訝和感動的是,守靈人當中竟有他們的廖總。
這位股東的母親出殯時,廖禮基二話沒說,徑直走到靈柩前,親手抬起了這位股東母親的遺體,集團班子成員見此,也一起走過來,送別了這個股東母親最后一程。
廖禮基和他的家樂園,不僅僅因為是商業中的領先者而受到社會群眾和職工們的好評,也因為他經歷了堅毅的創業過程而受到人們的尊敬,更因為這個過程所帶給我們的思考與啟迪而更有價值和意義。
感動·感言——不經零霜苦 怎得梅花香
梅花因為經得住風雪嚴寒,當百花凋謝時,它卻傲立于枝頭,綻放出美麗的花朵。在現實社會中,我們或許不能改變外界的環境,但行動卻能產生力量,這種力量的源泉就是堅定的信念,頑強的奮爭。
有位哲人說過:“不幸,是天才提升的階梯”,廖禮基的童年是灰暗和不幸的,但他卻把苦難視為一筆“財富”,視為一種力量,無論生活多么窘迫,壓力有多大,都沒能阻擋住他奮爭的腳步。他從苦難中走來,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,為創業者樹起了樣板。廖禮基的成長與發展告訴我們,苦難是阻礙弱者的大山,不幸是冶煉強者的熔爐,你要想不被困難所阻擋,就一定要學會堅強,做個強者。
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,要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先天條件和客觀現實,徹悟自我,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,才能實現自我夢想。廖禮基有著自己美好的夙愿,但他又是一個現實主義者,他的發展之路,就像滾雪球一樣,不斷滾動、不懈努力、不停奮斗,才使事業越做越大,越做越強。假如停下來,就會被融化。當廖禮基淘得第一桶金后,沒有卸鞍停蹄;當他打造出邢臺商業第一品牌店之后,沒有停止腳步;當他把房地產做得很火時,沒有偃旗息鼓,他前行的步履從來不曾停留。一個創業者,如果淺嘗輒止,發展就會成為一句空話,就不會輕易成功。
不經幾番零霜苦,難得梅花放清香。在前行的道路上,我們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,只要我們不為困難找理由,不為懈怠找借口,不為環境所左右,堅定不移,堅韌不拔,百折不回,不論從事哪一個行業,哪一種工作,都將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。
轉自2013年2月23日 《邢臺日報》 2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