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“這不公平”。她加薪了,你卻沒有;他受器重了,而你沒有。有人溫飽就有人挨餓,世界上不公平隨處可見,職場也一樣。不論是工作碰上麻煩還是地球遇到災難,要避免不公平,就得積極解決問題,而不是抱怨或者消極發牢騷。相反,你應該實事求是地、向能夠提供幫助的人或組織有理有據地來表達意見。
2. “那不是我的問題”,“那不是我的工作”或“這不是我的分內之事”。如果你請某人幫忙,卻得到上面這樣的回答,你會怎么想?重要的是,說出這種話的人又能怎樣呢?不管請求多么不方便或不恰當,如果不那么重要,別人也就不必開口求助了。所以,作為團隊成員,首先應將他人的成功放第一位(或至少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)。冷漠離群、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很快便會斷送職業發展。
這并不是要你有求必應;只是告訴你三思之后再拒絕。例如,如果老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不要說‘開什么玩笑,這根本就不是我的分內之事。’,而應回答‘沒問題啊,但我手上還有A、B、C等任務,哪個任務可以暫放一放,以便完成這項新任務呢?’這樣說不僅展現了團隊精神和樂于助人,還提醒了老板你手上還有活兒,要求不可太過分。
3. “我認為……” 下面哪句話聽上去更有力?:“我認為我們公司可能成為貴方的良好伙伴。”或“我相信/我知道/我確信我們公司將會成為貴方的良好伙伴。” 只是用詞略有變動,但傳達給客戶的信心卻很不一樣。你們應該注意到,第一句話中的‘認為’和‘可能’語氣較弱,使信息聽上去不那么確鑿肯定。相反,第二句話則確信肯定多了。為表達你講話內容的堅定和激情,應將‘認為’和‘可能’換成‘相信’和‘將要’。
4. “沒問題。”當有人向你表示感謝時,禮貌的回答是“不客氣”。不客氣表示你很樂意提供幫助,并且接受對方的感謝。雖然隨意一點說‘沒問題’也有同樣的功能,但意思卻遠遠不足,不僅忽略了對方的感激之情,而且還暗指這個忙在別的情況下可能是個‘問題’。在職場及社會上,如果你想表現得體貼有教養,還是用“不客氣”來回答別人的感謝吧。
5. “我試試看。”假設4月15號那天,你請朋友在下午5點之前順路去郵局替你寄申報單,朋友回答說‘好啊,我試試看吧。’,你是不是覺得不放心,還是親自去寄的好呢?為什么會這樣?因為“試試看”表示事情也有可能做不好。 “在你講話的時候,尤其是面對上級領導,請把‘試試看’換成‘會去做’。改變雖小,意義卻很重大。”
6. “他是個傻瓜”,“她很懶”,“我的工作真糟糕”或“我討厭這家公司”。沒什么能比說臟話更快地搞垮職業生涯了。說臟話不僅表示你跟小孩一樣幼稚,還可能招來禍患。千萬別說惡意評價,否則最后只能自己受害。如果你確實對某人或某事有意見,還是老練、細致并中立地溝通解決吧。
7. “但這是我們的慣例。”最有效率的領導重視員工的革新、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但這句話一下子就把你推向了對立面:墨守成規、死板、教條。相反,你應該說“哇,這個想法有意思。接下來該怎么辦?”或“這又是另一種方法,那我們來探討一下利弊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