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 “那不可能”或“我一籌莫展”真的嗎?你確定已考慮過所有可能的方案、真的窮途末路了嗎?“當你犯錯說出這種消極的話時,說明你為人消極悲觀甚或決絕,職場向來鄙視這種態(tài)度。員工必須養(yǎng)成‘能行’的態(tài)度。不管情況多么不容樂觀,你都應該從話語上提醒自己面對現(xiàn)實解決問題。所以,你應該說“我還是在檢查一遍吧”、“讓我們看看這種情況下還能有什么辦法”或“我能做些什么呢”。
9. “你本應該……”或“你本可以……”如果有人跟你說“你本該早點告訴我”或“你本可以再努力一點”,你肯定感到悶悶不樂。這些挑刺兒的話含有指責意味。而理想的職場下應該是平等、團隊與協(xié)作。與其讓別人倍感愧疚(即便他們確實感到愧疚),還不如換個積極中立的說法,比如‘下次計劃恰當了就請立即告訴我吧’或‘以后我希望……’”
10. “伙計們。”“伙計們”用法比較隨意,職場中應盡量避免。用‘伙計們’指稱一群人并不恰當,由其是有女性在場的時候;而且這是個俗詞,有可能降低你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。如果有老板、同事及客戶等職業(yè)人士在場,還是用“貴公司”、“貴方團隊”或“貴方”比較妥當。
11. “有可能是我錯了,但……”或“這個想法或許有點蠢,但……”這些話語聽上去就像在討價還價。它們不僅削弱了后面話語的影響力,也降低了你本人的可信度。你說出去的話就是在告知世界你的價值觀和想要傳達的信息。因此,別拐彎兒強調你多厲害或你謙虛自己所作的貢獻。別說什么“這個想法或許有點蠢,但我覺得或許我們可以網上召開季度會議,怎么樣?”,相反,你應該這么建議:“為節(jié)約旅費和時間,我建議網上召開季度會議。”
12. “你不覺得嗎?”或“好嗎?”這種話通常是因過分謹慎或為不承擔責任而尋求對方贊同。如果你真想尋求贊同或認可,這倒也沒什么問題。但是,如果你是想傳達確切信息、使人按你的意思理解問題,你就應該更加確定地講明才行。假設投資銀行家說“這是個理財?shù)暮梅椒ǎ悴挥X得嗎?如果你覺得可行,那我就繼續(xù)。”,你肯定覺得奇怪,正常應該是這么說:“這是個明智的投資戰(zhàn)略,可獲取長期利益。只要你同意,我今天下午5點就匯錢。”
13. “我現(xiàn)在沒有時間”或“我都忙死了”就算你說的都是事實,也沒人愿意覺得自己還不如其他事或其他人重要。要想維持良好關系并贏得同感,你應該說:“我早上開完會后就有空跟你討論這個問題了,下午1點左右我去你辦公室怎么樣?”
這些常見的話語可能一時難以立即完全從你的日常講話中改正——但是,你可以加強防范,隨時留意自己所講的話。壞習慣總是不自覺的,我們有時并不能意識到在講一些禍害職業(yè)的話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