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如流水飛逝即過,在歲月前進的年輪里我們慢慢的長大,長大的過程中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記憶,有驚喜、有開心、有哭泣......漸漸的我們開始懷念,開始回憶,開始找尋童年那份單純而又青澀的內心.
長大后,你想做什么?這句話也許是我成長記憶里那最深刻的一筆。透過記憶依稀還記得自己的回答,“我要做一名科學家”,那時的我才剛剛8歲。對于8歲的小孩來說其實心里并不清楚科學家將來到底是做什么,只是在書本上、在課堂里聽過或看過幾個科學家的故事,就覺得那是個偉大的人,所以天真的自己想象著長大后要跟他一樣,做一個偉大的人。
時光的腳步一直前進,漸漸的自己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,不成熟、叛逆似乎成了那個階段身上唯一刺眼的代名詞。而事情卻總是循環的發生著,14歲那年夏天的期末考試里,我的生命中第二次又出現了這個問題。這次我的回答卻是“我要做一名歌星”。因為那時電視機里及學校門口的小巷中無不充斥著“超女”的各種訊息,追星也就成了那時我們最大的樂趣。所以自己想象著長大后要當一名歌星,讓所有喜歡自己的人崇拜自己。
慢慢的隨著思想的成熟,長大后所要擔負的責任,我們開始試著小心翼翼的自己去做選擇去面對一切未知的事情。終于在人生抉擇的岔路口上,我的生命中第三次又出現了這個問題。18歲的高考志愿表上,我最終填上了我認為最滿意的答案,“我要做一名老師”。因為我喜歡學校,我喜歡講臺、我更喜歡學生們之間那份最真摯的感情。可是最終現實還是打敗了夢想,我的志愿沒能如愿以償。
就這樣,這個問題一直陪伴著我走過了成長的每個階段,從幼稚到叛逆,從簡單到真實。直到后來才發現,長大后自己原來最想做的是“自己”,最真實的、獨一無二的自己,也許這才是最正確最終的答案吧!